麩醯胺酸在口腔潰傷中的黏膜修復效應
口腔潰瘍(Mouth Ulcer),又稱復發性阿弗他性潰瘍(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據病因學及病理學分析,口腔潰瘍可大致區分為三大類型:其一為最常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約佔75%,主要發生在口腔內唇、舌面、頰黏膜以及口腔底部等區域;其二為由病毒或黴菌感染所引起的潰瘍;其三則由免疫系統失調所致。
病因與病理機制
口腔潰瘍的病因多樣且複雜,可由物理性、化學性損傷,營養不良,免疫系統異常,感染性疾病及壓力等因素引發。
- 物理性損傷:粗糙食物、牙齒尖銳邊緣、假牙摩擦或牙刷過度刺激等因素易損傷口腔黏膜,進而形成潰瘍。
- 化學性損傷:酒精或阿司匹靈等化學物質對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也可能導致潰瘍發生。
- 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B、鐵、葉酸等微量元素會削弱口腔組織,使潰瘍的風險增加。
- 免疫系統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黏膜類天皰瘡及克隆氏症等均與口腔潰瘍的發生密切相關。Behcet’s disease則為一特殊病例,其患者除口腔潰瘍外,亦會出現眼部和生殖器潰瘍。
- 感染性潰瘍:細菌、病毒及黴菌感染亦可引發潰瘍,最常見的包括單純皰疹病毒(HSV-1)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
- 惡性腫瘤及血液疾病: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等腫瘤及某些血液疾病,亦可伴隨口腔潰瘍症狀。
臨床表現 復發性口腔潰瘍(RAS)的發病率高達20%,通常於童年時期發作,並具遺傳性傾向。典型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中央凹陷,周圍伴隨紅斑暈圈。根據潰瘍深度及範圍,分為輕微型、嚴重型及皰疹型三種,其中嚴重型和皰疹型潰瘍癒合後常留下疤痕。
治療與預防 口腔潰瘍的治療策略包括口腔衛生維護、飲食調整、壓力管理及藥物治療。日常保健方面,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避免刺激潰瘍部位,並增加維生素B、C、鐵及葉酸的攝取。此外,壓力管理如深呼吸及規律運動亦有助於減少潰瘍發作頻率。
藥物治療包括局部使用抗菌劑、消炎藥及止痛劑,以促進潰瘍愈合。類固醇藥物在非感染性潰瘍中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但對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潰瘍不適用。
麩醯胺酸(Glutamine)的應用
近年來,麩醯胺酸在口腔潰瘍治療中的應用愈發受到重視。作為一種氨基酸,麩醯胺酸能促進細胞增殖和組織修復,其在黏膜修復中的效果尤為顯著。研究表明,麩醯胺酸不僅能加速口腔潰瘍的癒合過程,亦能增強黏膜健康,減少潰瘍的發生率。
總結來說,口腔潰瘍的病因複雜,治療策略應根據病因及臨床表現制定,而麩醯胺酸等營養補充劑的輔助是口腔潰瘍治療的新選擇。
芙姵爾營養補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