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症候群
何謂手足症候群?
足症候群是指因化療藥和標靶藥引起的皮膚毒性反應,臨床上稱為【肢端紅腫症(Palmar 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 (PPE)】,多發生在患者的手掌、腳掌處,使患者手足產生泛紅腫脹、發麻刺痛等感受,嚴重時皮膚會出現脫皮潰瘍,甚至起水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手足症候群徵兆
泛紅
腫脹及發麻
刺痛
脫皮
潰瘍
起水泡
造成手足症群的因素是什麼?
手足症候群是病人接受治療時可能會引起的副作用之一,可能造成此副作用的藥物有:Capecitabine (Xeloda®中文名:截瘤達)、5-Flurouracil (5FU®中文名:好復或有利癌)、Liposomal doxorubicin (Lipo Dox®中文名:力得微脂體,俗稱微脂體小紅莓)以及標靶藥物Sorafenib(Nexavar®中文名:蕾莎瓦)與Sunitinib(Sutent®中文名:紓癌)等,其他包括Docetaxel (Taxotere®歐洲紫杉醇)、Gemcitabine(Gemmar®中文名:健澤)、Methotrexate(MTX®中文名:至善錠或滅殺除癌)、Paclitaxel(Formoxol®太平洋紫杉醇)、Etoposide(中文名:滅必治) 、Vinorelbine(中文名:溫諾平)等也都有相似的副作用。若治療中的患者手掌與腳掌遇到壓力或突然上升的溫度,此類藥物便會從細小微血管滲透,釋放到組織之中,引起一種局部炎症。
芙姵爾小編提醒
若您使用上述的化學藥物時可早期注意是否有出現手足症候群之情形,當發生上述症狀後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及討論如何處理,早期做保護及治療以減輕症狀及避免症狀更惡化,使您減少痛苦及適應治療的過程。
我的手足症候群歸在哪一種?
依患者情況,手足症候群依嚴重程度分做三級。
- 第一級:皮膚偶有刺痛或灼熱感,些微發紅,但不會痛。
- 第二級:很明顯看得出皮膚發紅、腫脹、輕壓時會痛,並影響日常生活。
- 第三級:皮膚表面脫屑、起水泡,有時還出現潰瘍,即使不碰也非常痛,甚至影響行動能力。
手足症候群在第二級反應出現時,建議與醫師討論,視情況降低藥物劑量或暫停治療,直到恢復第一級反應時再重新給藥,或是給予患部交替使用類固醇軟膏及尿素(urea)軟膏以減輕脫皮的症狀,症狀嚴重者可以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此類手足症候群的症狀,在療程結束後,就會慢慢消失。
我可以做哪些措施預防手足症候群?
手足症候群可以說是癌症治療中的常見之惡,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以下的行為,能降低手足症候群的機率與等級:
- 白日每四小時左右,用冷水浸泡手、足,每次10~15分鐘,泡完以輕按方式吸乾多餘水份,保持手足涼爽。
- 減少做家務的時間,避免各種手足摩擦的劇烈運動以及接觸熱源,如熱水、三溫暖等等。
- 睡前擦拭藥膏或藥物後,帶上棉質手套或襪子。
- 勤擦尿素軟膏、維生素ADE潤膚霜。建議藥膏成分可以含凡
藥膏建議成分
凡士林
綿羊油
類固醇
尿素(Urea)
當我有手足症候群時,我要注意什麼?
發現皮膚有發紅時必須要告知醫護人員。
穿著舒適及寬鬆之衣服及鞋子。
在家裡穿著涼鞋,可抬高手及腳部以改善其血液循環。
用冷水或微溫水洗澡,甚至可用冰塊冰敷手足(15-20分鐘)以使改善腫脹症狀。
使用中性肥皂洗手及洗澡。
洗手及洗澡後勿用毛巾用力擦乾,應採毛巾輕拍方式。
外出時暴露在外之皮膚擦上隔離霜以防症狀更惡化。
使用保護皮膚之潤膚劑,以保持皮膚之濕潤度。
當我有手足症候群時,我要避免什麼?
- 避免手足接觸熱水太久,如:泡熱水澡、泡溫泉、泡足浴等。
- 避免穿著緊身的衣褲、鞋襪或手套,影響血液循環。
- 避免執行需要手指出力的家事,如:扭瓶罐口。
- 避免執行勞動之粗工作,如:整理棉被、丟垃圾及粗重之家事。
- 避免快速走路、跑步及有氧舞蹈。
- 避免走路太久 (超過 10-15 分鐘)。
- 避免暴露在太陽下或待在室外太久。
- 避免穿戴洗碗手套,以免橡膠會使手部發熱引起發紅之皮膚脫皮或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