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化療時,肌膚狀況百百種,能怎麼辦?
接受治療時,我該怎麼照顧皮膚
抗癌治療開始後,皮膚會越來越脆弱敏感。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的把自己的皮膚視為初生嬰兒般纖細,在採用保養品前,仔細檢查成分,或取得成分表後,尋求醫護同仁的建議。
【發生案例】
Q: 醫生,怎麼吃了藥以後,我的臉上會突然一堆痘痘?下週有活動,我該怎麼辦?
A: 每一位癌症患者,在手術切除腫瘤後,往往都要搭配口服或注射藥物療程,但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往往不一。「長痘子」是標靶靶藥物治療常見的一種副作用,好一點的輕微冒頭,普通一點的頭皮也長痘,嚴重一點的全身上下不僅長痘,甚至還化膿破裂,但這並非是癌細胞轉移,只是化療或標靶藥物的副作用。
Q: 醫生,我吃完藥以後,整個前胸後背都是痘,每到睡覺時間就好痛苦……躺著趴著都難受。完全睡不著!
A:一般在進行化療或標靶治療時,往往會有很多情況。若皮膚狀況影響到生活品質,可以請醫生開立相關處方,只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外用抗生素和外用類固醇,加上積極正確的皮膚保養,相信一個月左右,皮膚狀況會逐漸好轉,在抗癌治療的同時也能繼續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癌症用藥時的皮膚反應有哪些?
癌症用藥日新月異,但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這些療程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或多或少的破壞了一些正常細胞。皮膚作為人體第一大器官,反應自然鮮明,無論是紅腫、發癢、長痘痘……都是常見的反應,雖然這些不適,並不會危及生命,但卻降低了生活品質,使得患者身心俱疲,嚴重時,還必須暫停用藥,讓身體休養一段時間,才有體力接續療程。
治療中常見的表皮系統副作用
【皮膚】
摸起來乾燥粗糙、色素沉澱、對光線敏感(刺痛),部分會出現皮膚過敏或藥物疹的情形。此外,手掌或腳掌,會有泛紅、腫脹及發麻、刺痛等感覺,較嚴重的情況是患部皮膚組織會出現脫皮、潰瘍,更嚴重則起水泡。
照顧方法
抗生素與類固醇的使用:
用藥後1-2周左右,在臉部、頭皮、前胸後背,常會出現如青春痘般的丘疹、膿皰疹、痤瘡型紅疹。此時不建議使用一般的青春痘用藥,如:A酸、果酸、杜鵑花酸或含酒精成分的產品,這些產品反而會刺激皮膚。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doxycycline)、外用抗生素(tetracycline或fusidic acid)和外用類固醇藥膏,若極度不適,嚴重發炎時也可以與醫生討論考慮暫時停止藥物治療。
日常保養:
從開始治療的第一天開始,就養成正確清潔、保濕防曬的觀念。使用溫水及溫和無香料偏中性潔膚液,避免熱水洗澡(溫泉、泡澡、過熱的水會使表皮油脂流失,讓皮膚變得更紅更乾燥),避免含防腐劑(MI/MCI)或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等成分的產品。早晚塗抹保濕乳霜或乳液,加強皮膚的鎖水保溼,維持肌膚屏障,不要等到皮膚乾燥發癢才塗,效果將大打折扣。
保濕四大時機
洗澡後的身體還帶有些許水分,是塗抹保濕鎖水的最佳時段,但台灣地處熱帶,因此在選用乳液上更需要謹慎。建議使用清爽不黏膩,又具有高保濕、無矽靈的乳液。芙姵爾即膚修護乳成分單純,還使用了親膚性強的乳木果油,利用獨特技術配方使乳液能完全被皮膚吸收,在皮膚表層形成油膜屏障,減少水分蒸發。
有病灶的區域,先擦藥,再將保濕產品塗抹在皮膚上。至於保濕劑的選擇,則應選用成份簡單、無香料、無酒精的產品為主。如沐浴完後,先使用芙姵爾玻尿酸精華,再用芙姵爾即膚修護乳,達到油水最佳平衡。若只有噴保濕活泉水,無適當油脂,反而越噴越乾。平日飲食、保養品運用要避開刺激皮膚的產品,避免日曬、熱水泡澡、辛辣油炸食物和飲酒。
皮膚禁忌
避免日曬
熱水泡澡
辛辣油炸食物
飲酒
【指甲】
治療開始後,指甲會隨著藥物的攝取,開始慢慢出現發紅、發黑的徵狀,這是因為指甲下方的血管破裂之故,依照徵狀不同,部分常見的為指甲變色、甲溝炎、凹陷橫紋、甲下出血化膿、脫甲症及甲床剝離等。建議在治療前,將指甲剪短,多用指腹,減少指尖出力,待療程結束後,指甲會慢慢長回。
照顧方法
藥物輔助:
若指甲有甲床剝落分離、甲溝炎、綠指甲(綠膿桿菌感染)、灰指甲(黴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等情形,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開立處方,分別依症狀,口服抗生素、外用類固醇、抗生素藥膏等。
日常保養:
平日生活減少清潔劑的碰觸,勤擦乳膏、抹油,預防感染。若必須要碰水做事時,記得以下順序:先擦乳霜→戴上棉質手/足套 →加上塑膠手/足套。記得,一旦碰水過後,保護皮膚的油脂就有可能受損,建議重新補充乳霜,以免油脂不足。建議至少每天兩次使用乳膏或手足霜來保養指甲及周圍的皮膚或軟化舊角質(但如果已經明顯紅腫發炎,則應塗抹抗生素軟膏)。在指甲的修剪上,盡量平整(如圖),不要往兩邊修剪,避免指甲邊緣肉被破壞。
平修
不要往側邊修剪,避免觸傷指甲肉
【毛髮】
治療後四到六週,身體開始出現掉髮現象,最常見的就是掉髮,嚴重時,連睫毛、腋毛、鬍鬚、陰部毛髮都會受到影響。以國家癌病組織通用毒性評分表(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oxicityCriteria)來看,頭部掉髮的程度可以簡單的分成稀疏及完全二種類型。一般而言,治療引起的掉髮一般是屬於可逆的,若照顧得當,完成治療後三~六個月,毛髮會慢慢長出來。剛長出來的毛髮,顏色和髮質會和以前有差異,比較稀疏、毛髮細、容易捲曲、顏色較淡,但這些現象會隨著身體機能的恢復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態。
照顧方法
降低頭皮溫度:
降低頭皮的溫度可使血管收縮並且減少毛囊代謝速率,抑制進入細胞的藥物含量。但頭皮降低的溫度要低於24°C,所以可能造成病人的不適或頭痛,但一般來說,約有50~80%的病人能因此減少掉髮的情形。
藥物輔助:
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開立預防掉髮的藥物,通常這類藥物能藉由改變細胞細胞週期,來縮短毛髮重新生長的時間,或是延遲掉髮,如:minoxidil、Cyclosporine等等,但目前這類藥物尚未有非常明確的研究結果支持。
日常保養:
平日應減少光線直接照射頭皮引起刺激感、癢感。可以剪短頭髮,使掉髮較不鮮明。洗髮時,不要因為頭皮發炎滲液或脫屑紅癢,就過度搓揉或清洗,或使用標明抗屑薄荷清涼等功用的洗髮精,如此反而容易頭皮刺激、加重發炎,建議使用溫和洗髮精,用一些簡單的潤髮品,讓頭髮不易打結,減少拉扯。降低吹風機的溫度,避免傷害髮根,也盡量不燙染,讓頭皮保持健康的狀態。
毛髮禁忌
避免陽光直射
過度搓揉
薄荷清涼洗髮精
降低吹風機溫度
【口腔黏膜】
口腔內部破洞、潰瘍,傷口嚴重程度往往和藥物劑量及頻率有關。影響的範圍為牙齒、牙齦、嘴唇到咽喉附近的黏膜,出現發紅、疼痛、潰瘍、感染等症狀,並影響口水的分泌。嚴重時,會出現吞嚥困難的窘境,進而有停止療程的可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依口腔黏膜所受之潰瘍與進食狀況,將口腔黏膜炎分為四期:第一級不會痛的潰瘍或發紅,第二級會痛的潰瘍或發紅水腫,但可吃或吞固體食物,第三級會痛的潰瘍或發紅水腫,僅可吃流質食物,需靜脈補充。第四級嚴重潰瘍,無法進食,需插管補充營養。
照顧方法
藥物輔助:
目前預防口腔炎的方法可以使用L-Glutamine 左旋麩醯胺酸或0.5 mg/mL的類固醇Dexamethasone 漱口,可請醫師評估使用。若已有口腔黏膜潰瘍,EGF(Epithelial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長因子修復劑或L-Glutamine 左旋麩醯胺酸,均能幫助黏膜進行修復。左旋麩醯胺酸以冷水沖泡,口含10-15秒後吞服,或是使用口膜片劑型,有助於發揮其黏膜修復效果。
日常保養:
隨時補充水分,並口含煮沸過的開水製成之冰塊,將低進食的不適感。減少口腔細菌的感染機會,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漱口,牙刷選用小頭、軟毛的材質,並搭配牙齦膏,預防刷牙時牙齦發炎出血或黏膜破損。若口腔有疼痛情形,白天1~2小時可以漱口一次,晚上依狀況漱口,若症狀嚴重可斟酌增加漱口次數,但為避免刺激,漱口水不宜含有酒精成分。假使口腔黏膜出血,建議使用海棉棒沾生理食鹽水或指頭包裹濕紗布清潔牙齒,並用冰水漱口,或用紗布加壓出血點,主動返院告知醫生,尋求協助。
飲食注意:
建議選擇軟質易吞的食物,食物溫度以室溫或放涼食用為佳,避免食物燙口造成黏膜受損,進食要細嚼慢嚥,食材處理上,做成果凍狀、切薄片或是剁成小塊丁狀較好,如布丁、薯泥、蒸蛋或切薄的牛肉、魚肉,加上湯汁等增加口感風味,切記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
保養小撇步
多多補充水分
軟質易吞食物
補充蛋白質
補充維生素C
芙姵爾小編提醒
大致而言,因個人體質不同,因此副作用的嚴重程度不一,若非常不適,一定要告知醫生,開立處方。切記:做好基礎的皮膚清潔、保濕、手足護理,並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是抗癌治療路上的唯一法門。這些不舒服的狀況,將會隨著劑量減輕、療程結束,時間推移,慢慢恢復。